• 年題: 全民栽培 共建神家

    天福堂簡介

    本堂於一九九三年由播道會天泉堂植堂於大埔,取名為「播道會天泉福音堂」,到一九九八年自立並正名為「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天福堂」,屬香港基督教播道會聯會之會員。本堂秉承播道會的信仰傳統,高舉基督,廣傳福音,發揚基督真理,培養信徒靈性,認定聖經為信仰及生活之絕對權威。

  • 讀經100重溫

    主題:耶穌基督

  • 06/10/2025-10/10/2025

    22/09/2025-26/09/2025

    10月9日 (四)

    經文:馬太福音17:24-27 (新譯本)

    交聖殿稅

    24 他們來到迦百農,收殿稅的人前來對彼得說:「你們的老師不納稅嗎?」

    25 他說:「納。」他進到屋子裡,耶穌先問他:「西門,你認為怎樣?地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和丁稅?向自己的兒子還是外人呢?」

    26 他回答:「外人。」耶穌對他說:「這樣,兒子就可以免稅了。

    27 但為了避免觸犯他們,你要到海邊去釣魚;把第一條釣上來的魚拿起來,打開魚的嘴,你就會找到一個大銀幣。你可以拿去交給他們作你我的殿稅。」

    🤔默想/反思:

    殿稅:指猶太男子每人每年繳納半舍客勒銀子(等於一個人2天的工資),用作聖殿維修的費用,但非強制性。而大銀幣,原文指古希臘銀幣stater,價值等於一個舍客勒,可以給兩個人交稅。

    1. 耶穌是神的兒子(彼得也知道,太17:5),根本不用交殿稅。不過,當收殿稅的人問彼得時,他卻沒有徵詢耶穌的意見,而擅自回答。當彼得回到屋內,耶穌就立刻和他處理這事。不過,耶穌並沒有向彼得動怒,也沒有斥責他,而是發問了一個問題,讓彼得知道自己做錯了。

    求主也將這樣的忍耐和智慧賜給我們!

    2. 後來耶穌同意交稅,但他沒有吩咐彼得用其他方法(如:向負責管錢的門徒取錢,約12:6),而是叫他去釣魚。彼得從事打魚多年,深知從魚嘴得銀幣的可能性;更何況耶穌指明是釣得的第一條魚,又在魚嘴裡的剛好是一個大銀幣,其或然率可說是近乎零。耶穌就是要彼得在他最熟識、認為最無可能的地方,親身經歷祂的大能。

    今天我相信在神凡事都能嗎?在我們認為最不可能的地方,原來可以經歷祂!

    10月8日 (三)

    經文:馬可福音4:35-41 (新譯本)

    平靜風浪

    35 當天黃昏,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海那邊去吧。」

    36 門徒離開群眾,耶穌已經在船上,他們就載他過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去。

    37 忽然起了狂風,波浪不斷地打進船來,艙裡積滿了水。

    38 耶穌卻在船尾靠著枕頭睡著了。門徒把他叫醒,對他說:「老師,我們要死了,你不管嗎?」

    39 耶穌起來,斥責了風,又對海說:「不要作聲!安靜吧!」風就停止,大大地平靜了。

    40 然後對他們說:「為甚麼這樣膽怯呢?你們怎麼沒有信心呢?」

    41 門徒非常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都聽從他?」

    🤔默想/反思:

    無論在甚麼處境,我們不要忘記「有主在我們的船中」!

    如果我們以為神忘記了我們,不理會我們的際遇甚至我們的生死,我們可以學像門徒一樣去找耶穌。不過,不要學像他們的責怪口吻就好了!

    大家看,就算門徒這樣對祂,耶穌還是願意起來解決門徒當前的風暴難題。不知如果今日有人這樣責怪我們,我們還會伸出援手嗎?

    10月7日 (二)

    經文:約翰福音6:1-15 (新譯本)

    五餅二魚

    1 這些事以後,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就是提比里亞海。

    2 有一大群人,因為看見了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就跟隨了他。

    3 耶穌上了山,同門徒坐在那裡。

    4 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

    5 耶穌舉目觀看,見一大群人向他走過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給這些人吃呢?」

    6 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因他自己早已知道要怎樣作。

    7 腓力回答:「就算二百銀幣買的餅,每人分一點,也是不夠的。」

    8 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弟弟安得烈,對耶穌說:

    9 「這裡有個小孩子,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麼多人,有甚麼用呢?」

    10 耶穌吩咐他們:「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很多,眾人就坐下,單是男人的數目約有五千。

    11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是隨著他們所要的。

    12 他們吃飽了之後,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浪費。」

    13 門徒就把眾人吃剩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14 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

    15 耶穌知道群眾要來強迫他作王,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

    🤔默想/反思:

    1.五餅二魚在耶穌手中,可以餵飽眾人,單是男人就已經有五千人。所以,真的,我們「莫以善小而不為」。

    你想到今天可以做甚麼「小事」嗎?只要我們願意獻上給主,都可以成為大用,祝福多人!

    2.神蹟過後,群眾要強迫耶穌作王(v.15)。後來,群眾又去找耶穌,不過,他們的動機,只是因為吃餅得飽(約6:26)。

    讓我們都問問自己:今日我跟從耶穌,是純粹希望得到個人好處(像群眾一樣);抑或真正認識耶穌是誰(像彼得一樣,約6:68),而全心全意尊崇和跟從祂呢?我們知道嗎?耶穌渴望得著我們的心!)

    10月6日(一)

    經文:約翰福音2:1-11

    變水為酒

    1 第三天,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婚筵,耶穌的母親在那裡;

    2 耶穌和門徒也被邀請參加婚筵。

    3 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

    4 耶穌說:「母親,我跟你有甚麼關係呢?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5 他母親告訴僕人說:「他吩咐你們甚麼,就作甚麼。」

    6 在那裡有六口石缸,每口可盛兩三桶水,是為猶太人行潔淨禮用的。

    7 耶穌吩咐僕人:「把缸都倒滿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

    8 耶穌又吩咐他們:「現在舀出來,送給筵席的總管!」他們就送去了。

    9 總管嘗了那水變的酒,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只有舀水的僕人知道。總管就叫新郎來,

    10 對他說:「人人都是先擺上好酒,等到親友喝夠了,才擺上次等的,你倒把好酒留到現在。」

    11 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件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行的。他顯出了自己的榮耀,他的門徒就信了他。

    🤔默想/反思:

    1.這是約翰福音記載的第一個神蹟(其他福音書並無記載)。目的是要叫人認識耶穌是神的兒子(約20:30-31)。事實上,只有神的兒子才可以將平平無奇的水,變成嘖嘖稱奇的上等美酒。除了水,大能的上帝還可以改變人的生命!你和我不就是其中的活生生見證嗎?

    試想想:沒有主,今天的自己會是怎麼的模樣?

    2.耶穌稱馬利亞為母親(2:4),原文是「婦人」。婦人,是耶穌經常使用、一種有禮的稱呼(如:約8:10, 19:26);不過,這樣稱呼母親並不合適。耶穌這樣稱呼馬利亞,是因為耶穌已經開始了他的事工。他要提醒馬利亞,站在她面前的不單是她的兒子,更是神的兒子。神的兒子是有祂行事的時間的!!

    讓我們也認清自己的身份,我們不能,也不應指揮或催迫上帝去做事,而是要等候祂的時間!

    9月26日(五)

    升天與贈言

    1提阿非羅啊,我在第一本書中已論到耶穌從開頭所做和所教導的一切事,2直到他藉著聖靈吩咐所揀選的使徒後,被接上升的日子為止。3他受害以後,用許多確據向使徒顯明自己是活著的,在四十天之中向他們顯現,並講說神國的事。4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但要等候父的應許,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5約翰是用水施洗,但過了不多幾天,你們要在聖靈裏受洗。」6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主啊,你就要在這時候復興以色列國嗎?」7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和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9說了這些話,他們正看的時候,他被接上升,有一朵雲彩從他們眼前把他接去。10他升上去的時候,他們定睛望天,看哪,有兩個人身穿白衣站在他們旁邊,11說:「加利利人哪,你們為甚麼站著望天呢?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升上天去,他也要怎樣來臨。」和修本(徒一1-11)

    經文淺釋:使徒行傳可謂以耶穌的升天揭開序幕。而在升天前,耶穌給了使徒們一個長達40天的密習課程,他們只關注自己民族的命運,就像其他的猶太人一樣,他們不甘心自己民族受轄於羅馬政府之下,希望耶穌能帶領以色列國獨立擺脫羅馬人的統治。

    耶穌應許門徒將要領受「聖靈裏受洗」(5),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甚至直到地極為耶穌作見證。

    從耶路撒冷這裏開始,透過四通八達的道路,讓耶穌的追隨者迅速將福音傳遍羅馬帝國的各個角落。耶穌在眾使徒面前被接升天;有兩位天使顯現告訴使徒,耶穌怎樣升天,也要怎樣來臨(11)。

    反思:試想像一下你和我是當日目睹耶穌升天的其中一分子,你和我的心情又會如何?你和我會如何履行耶穌的大使命呢?

    9月25日(四)

    賜保惠師

    15「你們若愛我,就會遵守我的命令。16我要求父,父就賜給你們另外一位保惠師,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17他就是真理的靈,是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他們既看不見他,也不認識他;你們卻認識他,因他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18我不會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19再過不久,世人不再看見我,你們卻會看見我,因為我活著,你們也要活著。20到那日,你們就會知道我在父裏面,你們在我裏面,我也在你們裏面。21有了我的命令而又遵守的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人,我父要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親自向他顯現。」22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問耶穌:「主啊,為甚麼親自向我們顯現,而不向世人顯現呢?」23耶穌回答他說:「凡愛我的人就會遵守我的道,我父也會愛他,並且我們要到他那裏去,與他同住。24不愛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們所聽見的道不是我的,而是差我來之父的。和修本(約十四15-24)

    經文淺釋:耶穌應許賜一位保惠師,聖靈是另一位保惠師。經文中耶穌現與門徒同在,但有一日他會離開,另一位保惠師聖靈便來,延續耶穌的工作,使他永遠與你們(門徒)同在,並且帶領信徒明白父的心意,實踐愛基督的心,這位保惠師就是真理的聖靈。

    所有跟從上帝的人都可以接受聖靈,在聖靈的帶領下,遵守父的道,實踐主的命令,讓自己活在主裡面,享受上帝永遠的同在。

    反思:「你們若愛我,就會遵守我的命令。」(15)愛主是對主的命令的遵行。你和我愛主嗎?你和我有多遵守主的命令?

    聖靈是看不見的,但聖靈像保惠師,讓你和我均實實在在享受與主的同在,你和我曾有深刻地經歷聖靈保守和看顧的經驗?

    9月24日(三)

    幫門徒洗腳

    1逾越節以前,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他一向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2晚餐的時候,魔鬼已把出賣耶穌的意思放在加略人西門的兒子猶大心裏。3耶穌知道父已把萬有交在他手裏,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又要回到神那裏去,4就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5隨後把水倒在盆裏,開始洗門徒的腳,並用束腰的手巾擦乾。6到了西門‧彼得跟前,彼得對他說:「主啊,你洗我的腳嗎?」7耶穌回答他說:「我所做的,你現在不知道,但以後會明白。」8彼得對他說:「你絕對不可以洗我的腳!」耶穌回答他:「我若不洗你,你就與我無份了。」9西門‧彼得對他說:「主啊,不僅是我的腳,連手和頭也要洗!」10耶穌對他說:「凡洗過澡的人不需要再洗,只要把腳一洗,全身就乾淨了。你們是乾淨的,然而不都是乾淨的。」11耶穌已知道要出賣他的是誰,因此說「你們不都是乾淨的」。12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對他們說:「我為你們所做的,你們明白嗎?13你們稱呼我老師,稱呼我主,你們說的不錯,我本來就是。14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老師,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應當彼此洗腳。和修本(約十三1-14)

    經文淺釋:主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透過身體力行為門徒洗腳的行動,讓他們認識在上帝的國度內應謙卑彼此服事的。

    在猶太人眼中,洗腳是極為低賤的工作,猶太人的奴僕也不需要做,而留給外邦奴僕去做的。

    耶穌離席脫去祂的衣服,在腰間束了毛巾為門徒洗腳。彼得最初用人世俗尊卑大小的觀念來看耶穌的服事,認為學生絕不應讓老師替他洗腳,所以,他一再拒絕耶穌為他洗腳。

    耶穌接著談及彼此洗腳的教導,耶穌是他們的老師、他們的主,尚且為他們洗腳,他們也要效法耶穌,謙卑地彼此洗腳(十三14)

    反思:當你和我要服事別人的時候,會否耶穌一樣為門徒洗腳,用一份謙卑的態度和心服事別人。

    在教會不同層面的事奉中,有哪些是你和我是可以參與更多的呢?你和我是可嘗試作出參與教會不同層面的事奉!

    9月23日(二)

    誰願為大

    20那時,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向耶穌叩頭,求他一件事。21耶穌問她:「你要甚麼呢?」她對耶穌說:「在你的國裏,請讓我這兩個兒子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22耶穌回答:「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將要喝的杯,你們能喝嗎?」他們對他說:「我們能。」23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要喝。可是坐在我的左右,不是我可以賜的,而是我父為誰預備就賜給誰。」24其餘十個門徒聽見,就對他們兄弟二人很生氣。25耶穌叫了他們來,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作主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轄他們。26但是在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要作你們的用人;27誰願為首,就要作你們的僕人。28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和修本(太二十20-28)

    經文淺釋:20節提到「西庇太兒子」是指耶穌門徒雅各和約翰。

    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和她兩個兒子上前來求耶穌在將來的國度裡給她兩個兒子坐在他左右。目的是讓兩個兒子在地位上高過其他的門徒。

    耶穌的回答以「你們」,表示提出問題也有雅各和約翰兩人,才出現24節其他的門徒向這兩兄弟生氣的場境。

    我們發現耶穌基督回答之中,指出他們完全不明白所求的會有甚麼後果。耶穌指出在上帝的旨意之中,作領袖的必須是以服事的心態,有犧牲的精神,以捨己作眾人的僕人。

    『非以役人,乃役於人。』是出自於28節中,成為許多學校或機構的校訓和會訓,這一節也是很多信徒熟悉的金句。

    耶穌基督再次提醒祂的跟隨者,必須以這種為別人捨命的心態,作眾人的僕人。

    反思:真正謙卑是按著耶穌基督所教導的方向,謙卑服侍是作為領袖的條件,要願意承擔責任,作為教會的領袖。求主使你和我願意謙卑地作眾人的僕人,也願意在教會事奉的職事上承擔責任。

    9月22日(一)

    差遣門徒

    「1這些事以後,主另外指定七十二個人有古卷是「七十個人」,;17節同。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在他前面,往自己所要到的各城各地去。2他對他們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要求莊稼的主差遣做工的人出去收他的莊稼。3你們去吧!看!我差你們出去,如同羔羊進入狼群。4不要帶錢囊,不要帶行囊,不要帶鞋子;在路上也不要向人問安。5無論進哪一家,先要說:『願這一家平安。』6那裏若有當得平安的人,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不然,將歸還你們。7你們要住在那家,吃喝他們所供給的,因為工人得工錢是應當的;不要從這家搬到那家。8無論進哪一城,人若接待你們,給你們擺上甚麼食物,你們就吃甚麼。9要醫治那城裏的病人,對他們說:『神的國臨近你們了。』和修本(路十1-9)

    「17那七十二個人歡歡喜喜地回來,說:「主啊,因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們。」18耶穌對他們說:「我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像閃電一樣。19我已經給你們權柄可以踐踏蛇和蠍子,又勝過仇敵一切的能力,絕沒有甚麼能害你們。20然而,不要因靈服了你們就歡喜,而要因你們的名記錄在天上歡喜。」和修本(路十17-20)

    經文淺釋:在第9章我們看到耶穌差遣十二門徒出去傳福音,宣揚上帝的道,治好一切有需要的人。

    這段經文則由十二門徒變成七十二名跟隨者,醫治、宣講神的國臨近的信息,讓人有機會被上帝的道所觸摸。

    經文提到耶穌的跟隨者獲賜權柄勝過仇敵一切的力量,再不會受制於任何困難和打擊(十19)。這不是說耶穌跟從者可以免於苦難,而是這一切將不能使他們與上帝的國度隔離,因為他們的名字已被記錄在天上。

    反思:你有沒有經歷過與弟兄姊妹一同出外傳福音(或參加短宣)?你的感受如何?有沒有經歷上帝的同在?經文提醒我們再沒有甚麼能加害耶穌的跟隨者(你和我),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離,你和我的名字早已被記錄在天上。

  • 聚會安排

    主日崇拜

    時間: 星期日上午11:00 -12:15

    地點: 禮堂

    對象: 任何人士

    祈禱會

    時間: 星期日上午9:30-10:00

    地點: 204室

    對象: 本堂會眾

    優閒小組

    時間: 隔星期五上午10:15 -11:45

    地點: 204室

    對象: 成人

    弟兄小組

    時間: 隔星期五上午10:15 -11:45

    地點: 204室

    對象: 成人

    D Walker

    時間: 每月兩次聚會,逢第一週青年崇拜

    地點: 203室

    對象: 中學至初職

    Cedar

    時間: 每月兩次聚會

    地點: 禮堂

    對象: 初職青

    雅比斯團契

    時間: 每月兩次聚會

    地點: 204室

    對象: 成人及家庭

    信睿小組

    時間: 每月兩次聚會

    地點: 204室

    對象: 職青

  • 其他資訊

  • 教會同工

    代堂主任:何德生執事

    牧 師:李逢秀牧師(半職)

    傳 道:蔡穩基傳道(部份時間) (傳道部部長)

    幹 事:麥富華弟兄 (部份時間)

    執事會/事工部

    執 事:盧德威弟兄(主席)

    何德生弟兄(教育部部長)

    蔡創坤弟兄(司庫)

    梁麗華姊妹(文書)

    敬拜部:麥富華弟兄(敬拜部部長)

    關顧部:宋苑婷姊妹(關顧部部長)